乐文书屋 > 都市小说 > 官场之青云志 > 第1293章 40多岁的人喊一个20多岁的人老师,传出去像什么样子?
三天后,梁江涛来到了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,简称高培中心。

这里,负责承担人事部组织的培训,主要面对正处级和正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,由于层级比较高,名字中有高级二字。

当然,新录用的中Y部委公务员虽然级别低,但单位层级高,自然也能在这里培训。

梁江涛从胡昌荣那里,了解了一下部委公务员整体招录情况。

今年中Y本级一共录用五百多人,一共八十多个机关招人,平均每个机关六七个人。

当然这里边也是很不均衡的,最多的是外交部,足足招录了将近一百人,是用人的第一大户。

不过这也正常,因为外交部就是最大的部委,加上国外的使领馆,足足有上万人。

每年一百人的新陈代谢,也不算太多。

其次是公安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商务部这些大部委,招录的人都在二三十人以上。

然后是那些小部委,比如残联、侨办、文联,可能一次也就招三五个人,甚至一两个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国考中招录公务员的大都是政府口的部委,党口的部委,比如中z部,中x部,政法委则很少招人。

最典型的就是中z部,国考算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搞起来的,但他们从来不在国考中招人,真是奇也怪哉。

梁江涛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过胡昌荣,胡昌荣嘿嘿一笑道,中z部,包括很多其他党口的部门,政治性太强,一般刚毕业的大学生,很难适应。

所以他们倾向于调用,有从省里借调的,有从其他部委借调的,发现成熟可靠的年轻干部,然后再调进来,这样能够确保一个萝卜一个坑,人岗相宜,工作的延续性得到最大程度保证。

梁江涛算是听明白了,你们就是摘桃子,把人家别的部委里优秀的干部调进来,优中选优,这也太鸡贼了吧!

不过这也没办法,谁让人家是组织部呢,有这个天然优势,近水楼台先得月,这也没得办法。

被调入的干部自然非常荣幸,挤破了头都想进去。

他的原单位,无论心里怎么想,脸上也都得笑呵呵的,说很荣幸为组织输送人才。

这样一来,党口的干部能力和素质就会越来越高。

但这也没办法,在华夏党领导一切,相对于政府部委,中Y的部委也是领导机关,这是应有之义。

的确,像中财办那样的核心参谋机关,都参与制定重大宏观政策,一般工作没个一二十年,的底子根本没有办法参与里面的工作,根本无法发挥作用。

而政府这边的工作,相对来说更具体一些,适合年轻人上手,然后再逐步成长。

初任公务员培训共分五期,每期一百人左右。

梁江涛来讲课了的这是第一期,包含发改委、财政部等经济部门。

梁江涛踏入高培中心的大门,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院,如同小党校,几座小楼静静矗立,环境典雅,书香四溢。

除了中央党校,国家行政学院,人事部高培中心也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梁江涛心中升起恍如隔世之感。

仿佛回到了5年前,他刚刚进入汉东省委组织部的时候。

那时候,开展全省基层组织部长培训班,他作为联络员也参与培训,崭露头角,给晏清部长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为他以后做秘书,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。

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,年少稚气,也年轻气盛,有些得理不饶人。

把张文雄按在地上碾压,脸都被滚成了猪头。

人家好歹也是京大的高材生,这样做实在太不给面子了。

如果再来一次,以梁江涛现在的心性,估计就不会做的那么极端,会给对方留一些面子。

这就是人情世故啊。

梁江涛提前来了,坐在后面跟着一起听了一节课。

这些部委的年轻人,丝毫没有注意到下节课的老师就在他们身边。

一来,梁江涛非常年轻,比他们也大不了几岁,甚至比他们有的人年龄还小。

因为国考招录,不仅仅是招录应届毕业生,还招录有工作经验的干部。

所以有相当一批,已经在地方上当了好几年公务员了。

因为报名的截止年龄是三十五岁,所以年龄超过三十的也不少。

再一个,梁江涛是一身便装,相比之下,新入职公务员一个个西装革履,正襟危坐,显得老成持重。

梁江涛看着他们,一个个非常稚嫩,但是眼神无比清澈,充满了活力,精气神旺盛。

有一种横刀立马,舍我其谁的气势!

有一种改造社会,吾辈自强的心胸!

欲与天公试比高!

他们是最精锐的一批年轻人,是精英中的精英!

偌大的华夏,十几亿人口,一年才招了几百个人。

按人口比例算,比明清时期的进士还要稀少。

他们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来的!

有的招考比例达到千里挑一,甚至万里挑一!

这些人,最差最差也能当上处长,未来相当一批比例将会成为司局级领导干部,还会有少部分人,能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。

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

主要不是看个人的努力,而是看命里有没有。

他们是关键少数。

梁江涛更加感觉到自己这一趟是来对了,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

百年树人,桃李芬芳。

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

心中同时感慨,这一批学员里,或许未来有名动京华的存在。
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
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胜旧人。

无论他们这些一辈领导干部,做出什么样的成就,最终还是要把历史的接力棒交给这些年轻人,你方唱罢我登台,这是自然规律。

但现在的梁江涛万万没想到,将近半个世纪后,当这些年轻人中的很多人早已退休,他还在为国家,为民族,为整个人类,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,几乎已熬到油尽灯枯……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